今晚在YouTube上看到了Karlie Kloss关于编程的访谈,她一直在强调编程其实就是一种语言,是转译我们周围发生的科技的语言。她想不通为什么女性从这场对话中缺席了,就好比当驾驶是每个人的必备技能时,却有人自愿放弃这种技能的获取。
我想起了大学时期,我的好友兼同学,她是转专业来到我们班学习设计的。之前她是化学专业的,同时是校网站的一名干将,平日里自己要写代码那种。在那之前,我从未想过自己和计算机会扯上半毛钱的关系。我是如此守旧落后满脑子小农意识,觉得文学艺术以及历史才是美的。
她第一次地,推荐我去接触编程语言,让我去学C,说会打开一个全新的世界。于是我选了C语言的课,却在如山的专业课以及俄语课以及跆拳道的训练后,逃掉了所有的C。可想而知,我把它挂了。这说起来是很丢脸的事情,但彼时的我,虽然沉迷与各种人类语言,愿意学习复杂的西里尔字母及发音系统,却对于计算机语言一窍不通的同时亦是毫无兴趣。
我跟她说计算机是不美的。她说,你无法让一个认为世界的未来将受科技统治的人,去厌恶计算机。
也是她,让我看Paul Graham写的《黑客与画家》。我从图书馆借来书,放到借阅期满再还回去,都没看完一页。现在看来,那时候的我,蠢的不可思议。但是想象一下现在的我即使是穿越回去能不能叫醒彼时的自己,我都没有信心的。所以。。。
后来生活中,我越来越多地在自己知识边界上狠狠碰壁。我读到写Kevin Kelly《失控》的书评,觉得这其中蕴含的哲学与逻辑那么美,但是他“竟然”是计算机圈子的,书也是基于人工智能写的。我觉得自己被打了一巴掌,因为涉及的核心知识我“永远”无法形象地去领会。这样的事情很多。但在我看到我偶像的博客时,这种被拒绝于圈子外的社交孤立感发展到极致。
这个偶像叫编程随想。ta经营着一个类似于《黑客帝国》当中的Zion一般存在的博客。我能看懂博客中各种尝试于写心理学、政治、哲学、经济等等的文章,却唯独读不懂IT类的专业文章。ta的思维如此光彩四溢,我却只能作为一个outsider来旁观评论区里涉及计算机内容的对话。彻底脱节的感觉。仿佛自己的头脑中有一个巨大的黑洞,茫茫的灰色地带,一切认知、言谈、欣赏、畅想,一旦触及这个地带就会被吸进去,沦陷里面,没有出路。
这让我感到痛苦,但并没激发出我去攻克这一切的野心。
因为我一度以为人生太短暂了,短暂到你只能做一份工作,只够学一两门外语,只够犯三四次错误。
所以我总觉得我的人生是一场巨大的“来不及”。
我从来没想过我会花时间去认识韩语与日语的发音系统。直到我看到一部韩剧,里面牵扯到的语音以及对白莫名如此美丽,又如同雾里看花。我有点儿被激怒了。我不喜欢这种被蒙在鼓里的感觉。于是很简单的,我就决定买了教材开始从头学习。虽然到现在也是半瓶子醋,但这件事情让我认识到我的人生没有我想的那么短暂。去做,就是来得及的。
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,当我有一天终于想如果我去做会怎样,就过了心理上的关。我不再受困于这个思维的局限,才有了我现在受困于践行的苦辛。这是好的,因为千里之行始于足下。
不禁想到,当今的世界,对于英语非母语人士来说,学习英语是毕生的功课。这种语言确实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。我认识到这件事的重要,也体会到了它带来的便利。那么对于全人类来讲,学习机器语言及逻辑,也将是未来的毕生功课。
人在社会,怎么能不会点儿英语?人在地球,怎么能不会点儿编程?
(对了,我偶像编程随想之所以用ta,因为ta是男是女姓谁名谁年龄多大,都无人知晓。为啥来?因为ta是个著名反朝廷人士,朝廷通缉十年之久,只因ta技术高超,至今未破解ta半根毫毛。。。。
另外,俺在偶像的力荐之下,彻底读完了《黑客与画家》,还有一些别的东西。。开始上道儿了。。)